日期:2025-06-06 11:12:42
作为扎根齐鲁大地的本土金融机构,高唐农商银行营业部始终以 “服务‘三农’、助力小微、惠泽民生” 为使命,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、社区街道,用一桩桩暖心小事,书写着 “百姓银行” 的责任与温情。
一场跨越数字鸿沟的“教学课”
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清晨,网点刚开门,65岁的王阿姨便急匆匆地走进来,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银行卡和转账单据,声音里带着焦虑:“姑娘,我儿子在外地开小店急需用钱,我想转钱却怎么也弄不好手机银行,这可咋办啊!” 大堂经理小李见状,赶忙扶着阿姨在爱心专座坐下,倒了杯温水递过去:“阿姨您别急红涨股票配资,慢慢说,我一步一步教您。”
小李打开阿姨的手机银行界面,发现她误触了 “指纹支付” 锁定功能。于是从解锁屏幕开始,耐心演示 “登录 — 转账 — 核对信息 — 输入密码” 全流程,每一步都放慢语速、重复讲解。考虑到阿姨眼神不好,小李特意将手机字体调至最大,用便签纸写下 “转账前务必电话确认” 的提醒条。20分钟后,随着转账成功的短信提示音响起,阿姨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:“哎呀,多亏你这么有耐心!以前总怕用手机银行,现在觉得也没那么难了。” 她拉着小李的手连连道谢,眼里满是感动。
从“金融服务”到“人心连接”
这样的场景,每天都在营业部上演: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提供 “上门服务”,帮农户现场办理 “农耕贷”,教商户使用聚合支付码…… 在助老服务专区,老花镜、放大镜、急救箱等适老设施一应俱全;每个季度的 “银发课堂” 上,工作人员用方言讲解防诈知识,还会手把手教老人操作智能设备。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营业部已为老年客户提供一对一指导服务超300人次,收到手写感谢信12封。
“金融服务不能只看数字,更要看见人。” 营业部负责人表示,未来将继续推出 “适老化改造”“流动服务车下乡” 等举措,让金融服务既有速度,更有温度。当王阿姨们带着满意的笑容离开网点时,她们带走的不仅是一次业务办理,更是对 “百姓银行” 的信任与认可——这,正是高唐农商银行最珍贵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